陇西有什么景点?

柴依灵柴依灵优质答主+ 关注

一、李涯墓 李涯墓位于渭河北岸的凤台乡中川村,距县城西约8公里,是一处典型的汉墓遗迹。墓冢高4米多,面积96平方米。1957年渭河滩地发洪水时,墓前石祠、石兽等被冲毁到渭河南岸,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石人、石马和石羊被群众拉去筑了堤坝或做了桥梁。 据陇西县志记载和当地文物专家考证,此墓为西汉陇西都尉李涯之墓(公元前179年至公元143年间,汉武帝时人)。墓前有石人、石马、石羊各一对以及石虎、石柱等,均为汉武时代雕制而成,做工精细,形象逼真生动,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二、威远楼

威远楼是陇西八大景之一“漳岭松风”所在,又名谯楼,始建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 年),明清时期曾数次重修。坐北向南,高耸挺拔,雄伟壮观,气势逼人。楼分三层,层有廊,顶覆绿色琉璃瓦。通高26.84米,占地面积451.19平方米。第一二层每层四面各开四窗,第三层四面开窗并设有角楼。各层均辟有券门洞与周围回廊相通。底层置拱形通道与街面相连。 二层为楼阁式建筑,四面设梯可登三楼。三楼皆出檐,各以六根斗拱承托。楼顶饰有宝瓶,垂脊安吻兽,造型别致美观。 整座建筑采用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飞檐翘角,层层挑出;阁外檐下均有浮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各层均有精美的楹联,引人入胜,美不胜收。如今威远楼仍是人们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巩昌州府城隍庙 明洪武七年(1374 年)在此建城隍庙一座,庙内建有戏台、山门等。民国六年(1917 年),因水患而毁坏,仅存城隍庙山门及东西厢房,建筑面积达883.33平方米。建国后,陇西县人民政府于1963年将这里辟为文化馆,1982年后又增建楼、堂、殿、庑等,成为集收藏研究、展览宣传为一体的县级综合性文化单位。 现城隍庙建筑坐北向南,占地3532.3平方米,建筑面积1151.36平方米,由山门、正殿、厢房、戏台等组成,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古朴宏伟。其中山门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砖砌台基,石砌券门,东西各有耳房一间。门前两侧原置石狮一尊,现已不存。正殿为悬山顶,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歇山转角复廊式,四周出抱厦,内有明间隔扇门3 幅,次间为槛墙,上覆卷棚顶。戏台是歇山转角式建筑,平面呈方形,底端为石砌方台,台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通面阔10.7米,通进深8.3米,高10.67米;台上置三架梁前廊,前后出廊形成“明三暗五”式布局,顶部覆盖藻井式布瓦顶。

四、文峰塔 文峰塔是陇西八景之一的“文峰耸秀”所在, 因它位于县城西南1公里处,故亦称“西南塔”(也称南塔),建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重建。塔为七级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高35.6米,共139级台阶,周长30多米。塔身为砖砌圆柱体,上下层相叠收进,由下而上逐层缩小,每层有拱式门窗8个,塔顶有铁铸葫芦一只,塔刹已毁。 除主塔之外,塔院东、西、南尚存有配塔三门四座,皆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东塔建于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余两座分别建于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 和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这四座配塔与主塔遥相呼应,显得十分匀称和谐。

该塔至今保存完整,仍矗立于渭水河畔,虽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侵蚀,依然雄姿不减当年。 198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李家龙宫

李氏宗祠——李家龙宫,坐落在陇东南重镇——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区中心,地处渭水北岸、陇山西麓的渭河北岸广场路中段。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初名“家庙”;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迁建至现址,改名为“李公祠”;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重修,始称“李家龙宫”。 1966年“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维修了大部分建筑。2008年开始全面修缮,并于次年1月23日重新对外开放。现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陇西站 陇西站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站,也是兰渝铁路线上一个站点,位于甘肃省定西县境内。车站站房主体为两层,高19.8米,总建筑面积9850平方米,站台雨棚长210m,宽12.7m,最高聚集人数800人。车站按客货一等站设计,年输送旅客量可达45万人次,货物到发量达60万吨,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车站规模为5台9线,并预留兰定二线接入条件,包括兰新第二双线及兰渝铁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