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在五行里属于什么?
“土”在五行中,对应“脾”,在五色为黄,在五味为甘,在五季为长夏,在五方中对应中央。 《说文解字》中解释“土”的字形结构时说:“地之用阳也,由阴而生,故其色黄;由阳而散,故其气博。”这里的“用阳”就是指五行中的土,因为五行中土的状态是和地球一样“承载万物”“生长万物”的。
由此可知,土的特性就是“土生金”,因为在物质世界的排列中,金属是最容易得到氧而生成氧化物的,所以金的性质中含有“燥”(氧化性)。 而“木”生“火”就是相对困难的,因此“火”的特性中有“炎上”,这就是“炎热而上升”的意思,这正符合自然界“草木”被太阳照射面“发热”的特点。 “土”是阴阳二气合一而成,含有金和水两种五行,所以它的特性就包含了金和水的特性——也就是“金”和“水”的特性中,被包容的一面,即“土生金”、“土生水”。 由于五行相生的规律是“顺时针”的,而且每一行都有“生我者”和“我生者”,所以“土”——这个第五行的最后一个位置,实际上与它相邻的四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土生金”,则金生水,水又生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紧密的关系网。
土是万物之母,土能生万物。土的特性是承载、受纳、生成、升发、升天。万物化育,悉借土力。土有承载万物之意。人体之土,指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升胃降,气血化生正常,则身体康健,反之则否。土,有中央之位,为万物之母。她的特性是:承载、受纳、生成、升发、升天。由于有这些特性,所以才有后面的“万物莫不以辅、莫不以生、莫不以成”。
万物化育,悉借土力。土有承载万物之意思。人体之土,指脾胃,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升胃降,气机斡旋,气血化生正常,则身体康健;如果升降失其和,则气血消疲,身体则难以康健。从土的特性中,我们可知道,土的病是在于太过或不及,或不和:太过则壅滞;不及则松驰;不和则升降失度。
如果一个人在体质上属于土质虚弱者,是需要注意调理的。土质的特点,有敦实、安稳之特性。因为脾喜燥洁,所以,湿是比较容易困脾,而致脾运失健。所以,土质虚弱容易在湿困脾,致全身的机能减退。因为脾主肌肉,所以,土质的人,如果脾虚,常会伴有肌肉松弛、皮肤不华、浮肿等问题。由于脾主四肢,如果四末失于脾的运化、温煦、濡养,则易出现四肢欠灵活等问题,如肌肉萎缩、痉挛、麻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