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为什么多?

吴小春吴小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是南京人,南京的地铁建设我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 20多年前,当时在南京新街口上班,每天经过新街口地铁站上上下下,当时就羡慕北京上海有地铁,但感觉南京市容市貌比较破旧,不可能有地铁的。(其实现在看还是这么觉得) 但没想到1999年就修通了第一条地铁一号线(现在叫1号线南延线)。当时我正在读研,寒假回家,听说要修地铁,还兴奋的跟家人去看,就在新街口附近,挖了深深的隧道,当时的南京还没什么地下城一说,所以感觉非常震撼,南京终于有了地铁!以后坐地铁可以到北京东路、玄武湖去玩了。 后来,2005年,工作调动到了鼓楼,周围有鼓楼公园和玄武湖公园。平时逛公园多了,发现周围环境乱糟糟的,一些居民在马路边搭棚子住,周围环境很差。正好那一年政府说要建鼓楼公园,同时还说要在玄武湖畔修建一条环湖路。

我当时就职于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具体负责项目就是鼓楼区这一片,所以对南京地铁二号线的修建过程特别清楚。 二号线当时因为要走新街口,所以在新街口又挖了很深的隧道,而且还专门在中山南路一带设计了倒车道(现在的三山街站),防止施工期间的堵车。

当时二号线还有一个特别的工程,就是在新街口商业区下面修建一座地下广场,建成后既方便市民,又可以减轻商业街上的交通压力。

2008年4月,二号线正式通车,我带着同事坐了一个循环,从云锦路站到新街口站,又从新街口站到云锦路站,感受了南京第一座换乘站的繁华与热闹。 2017年底,地铁4号线也建成通车了,我从鼓楼搬到了仙林,惊喜的发现家里附近就有地铁,而且坐一站就可以换乘坐有轨电车,前往紫金山。

近几年,我离开了南京,去了别的城市工作。但是每次回去,总会坐车经过南京地铁3号线,看着车厢里满满的人流,我想,南京这座城市真是越变越好,越来越受欢迎了!

赵爱彧赵爱彧优质答主

南京有着众多的山体与长江,导致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缺少连续的、大范围的建设空间,呈现出“多中心、开敞式、棋盘状”的布局特征。

从主城区开始,南京已经形成了多组团式城市结构,这种规划特色被沿用到江北新区规划中,多组团式城市结构中组团的分布特征导致了组团内和组团间的客流规模较大,组团内的出行距离较短,组团间的出行距离较长,并且南京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南北向延伸特征,而组团间的交通主走廊主要沿城市发展主轴分布,因此客流在南北向走廊上集中并表现出明显的潮汐特征。这种城市客流分布特征需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之相适应,因此南京在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更倾向于建设覆盖度高、换乘方便的网格状线路。

南京市政府在制定发展政策时考虑到城市规划和客流特征,也明确要求新建片区应当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进行建设,通过优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使城市交通模式发生转变,从而引导和控制城市空间和土地开发,实现城市紧凑和多中心的发展,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因此,南京市政府对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实施TOD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支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