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盐业发展的原因?

敬梓菡敬梓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中国盐业史,这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盐业生产及贸易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产盐和用盐大国(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坚持用食盐法定价格采购国家储备用盐的国家)。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关于食盐制造的记载;到了汉代,我国已经能用海盐制作碘化钾制剂以防治甲状腺肿大;到明代,我国制卤技术已经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天然卤水的开采又难以满足需求,于是人工盐厂应运而生。

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开始出现规模较大、产量较高的池盐生产,到了晋代也有了井盐的记载。唐代以后,我国四川、江苏等地出现了火井煮盐的方法,并用冶铁炼铁的焦炭替代柴薪作为燃料,大大提高了产量。 明朝中后期,我国劳动人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先后发明了卤水沸腾冷却结晶法、卤水蒸发冷却结晶法和炉碱熔盐法制碱的新工艺。这些新的生产工艺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动荡、连年战乱,我国的工业发展几乎处于停止状态。此时,国内生产力水平低下,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效率低、产能不足,加之管理落后,甚至有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只能靠购买技术和设备的渠道来获取原料。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工业实力难以支撑我们实现食盐自给自足的目标。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国际环境。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周边诸如朝鲜、越南等国都存在着严重的外部威胁,而欧洲也有苏联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国内民生问题无疑是第一要义。

为了尽快改变贫油少气的现状,我国实施了石油天然气和冶金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先发展重工业,从而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国家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大型项目,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为后来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不是国外技术的封锁和恶劣的国际环境,或许我们能够更早实现食盐的自给自足,但无论如何,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的盐业生产及贸易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是具备一定条件的。

缪四稳缪四稳优质答主

新中国盐业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度增长,品种日益增多,盐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对盐业的领导,主要是贯彻“以销促产、产销平衡、以产保销、合理布局、多快好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保证国家安全”的无产阶级管盐路线,保证了盐业的多快好省地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我国不仅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盐业生产,保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食盐的需要,而且使我国盐业在资源、技术、管理以及市场等方面,能互相调剂、互相支援、互相协作、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例如,海盐产区、湖盐产区支援井矿盐产区食盐,井矿盐产区支援海盐产区、湖盐产区作为化工原料的钾盐;东部地区支援少数民族区和边远地区食盐,工矿区支援农村食盐;湖盐产区、井矿盐产区在洪涝雨季海盐减产时,补充海盐产量的不足等等。

2、党以工业反哺农业、以沿海支援内地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对盐业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实行大力支援的结果。50年代,沿海一些海盐产区、湖盐产区支援内地和少数民族区建设井矿盐厂,帮助这些地区开发和建设盐矿。60年代,许多厂矿企业支援盐场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改造,如沈阳、上海、青岛等机器制造厂家为沿海海盐产区提供了各种制盐机械设备。70年代,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资金、设备、技术人才上继续支援其他地区盐业的发展,上海支援新疆、湖北支援青海、江苏支援西藏。沿海地区在安排复员、转业的军队官兵和职工子女就业问题上,都优先安排到边远地区盐矿工作,这些地区有的已由技术工人逐渐培养成为技师、工程师,对开发、建设和加快当地盐矿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