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多元化对居民?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虽然实行的是产品经济与计划模式,但是,仍然存在金融资产,诸如,国库券等,而且,这种金融资产也是稀缺的。因此,也出现了抢购金融产品这样的情形。但是,与改革开放后的情况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金融产品也是政府计划的范围,数量上也是有限制的。改革以 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金融产品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品种与数量得到了快速的扩展。不仅传统的存款,而且还有债券,期货、基金、股票等。
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由少到多,不仅数量上大大增加,而且持有金融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与改革开放初期将90%的可支配收入以储蓄的形式进行存储(我国70%的家庭的资产就是以金融形式为主的)不同的是,在持有储蓄存款的基础上,持有其它形式的金融资产的居民也迅速增加。
在股票市场高速发展的过去5年中(2006年-2010年),持有股票的家庭数增长了6倍,持有量增长了18倍。
近年来我国金融资产增长速度超过了实物资产增长速度,并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并最终形成金融资产的增长将反超实物资产的局面。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金融资产已大大超过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多元化趋势,一方面提高了金融的效率,也扩大了风险管理和投资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促使投资收益成为居民家庭收入的新的重要来源。
由于金融资产所具有的流动性,使得持有金融资产的家庭在必要或者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将手中的金融资产转移为更便捷的存款形式,以供日常的使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持有不同形式的金融资产也使家庭的金融管理的模式多样化与便捷化。